![]() |
LC Oscillater |
LC並聯諧振電路是LC Meter核心。以下開始分解此諧振電路。
若;Vout為High,Vout經R3回授到比較器的IN+,這樣R3與R1形同並聯。 假設此時IN+電壓為VTH。
反之;Vout為Low,Vout經R3回授到IN+,這樣R3與R2形同並聯。假設此時IN+電壓為VTL。
反之;Vout為Low,Vout經R3回授到IN+,這樣R3與R2形同並聯。假設此時IN+電壓為VTL。
所以;當Vout為High時,Vin必須大於VTH才能使得Vout翻轉為Low。又;Vout為Low,則Vout必須小於VTL才可使Vout翻轉為High。
當 R1、R2、R3 均為100K,Vcc = 5V。以電阻串並聯求VTH與VTL:
當 R1、R2、R3 均為100K,Vcc = 5V。以電阻串並聯求VTH與VTL:

多諧震盪電路
![]() |
Astable Multivibrator |
滯後比較器加上R4與C1將Vout信號延時並且回授至IN-。
在初始狀態IN-為0,IN+則經R1與R2分壓得到1/2Vcc,所以Vout為High。
Vout經R3正回授到IN+,所以IN+由原先的1/2Vcc再提升到2/3Vcc。
同時;Vout經R4對C1充電,當C1電壓大於IN+的2/3Vcc時,Vout變為Low。此時;又因為R3的正回授使IN+電壓變為1/3Vcc。
另;C1則經由R4放電,當C1電壓小於IN+的1/3Vcc時,Vout再度變為High。
接著重複以上R4C1充放電,則從Vout得到一連續方波。
頻率公式:
當 Vcc = 5V 則 VTH = 2/3Vcc,VTL = 1/3Vcc。又 R4 = 47K,C1 = 10uF。則
LC並聯諧振

下圖是LC並聯諧振時,電感電流、電容電流與電壓關係。其中;電感與電容的電流剛好相反,亦即;這兩者會互相充放電。並且當兩者電流相等為零時,電壓的絕對值最高。

經以上分解電路得知,由比較器所構成的多諧震盪電路產生約1.5Hz的方波。且經過R3回授後,在IN+(即;電容C2的+端)也會生成1.5Hz信號。此信號經C2交連後驅動LC電路,而LC諧振信號亦經C2交連回比較器IN+,並且使Vout轉態。最終Vout輸出方波頻率等於LC諧振頻率。
下圖表示出,當LC進入"穩定"的諧振頻率時與比較器的關聯時序。

經以上分解電路得知,由比較器所構成的多諧震盪電路產生約1.5Hz的方波。且經過R3回授後,在IN+(即;電容C2的+端)也會生成1.5Hz信號。此信號經C2交連後驅動LC電路,而LC諧振信號亦經C2交連回比較器IN+,並且使Vout轉態。最終Vout輸出方波頻率等於LC諧振頻率。
下圖表示出,當LC進入"穩定"的諧振頻率時與比較器的關聯時序。
- IN+與LC之間有交聯電容C2隔絕直流電壓,IN+端有R1與R2分壓Vcc,其DC準位為2.5V。而在電路動作前LC端不存在初始電壓,故電路啟動後LC端的DC準位會維持在0V。
- LC端的電壓會出現負電壓,所以此電路不適合測量有極性電容。
- 圖表上表示IN-會維持在2.5V,其實R4與C1會持續充放電,所以IN-不會是穩定維持為2.5V。只是因為LC諧振頻率的週期時間遠小於R4C1充電時間,所以IN-上的充放電波形不明顯。以LC諧振頻率為503KHz時計算,IN-上的電壓(Vpp)約10uV。
- 電容C1沒有初始電壓,電路啟動後必須經R4連續充放電至2.5V。在這段時間內LC不會等於其諧振頻率,並且其Duty Cycle會大於50%。(ps : 在圖表中沒有表示出這段初始過程)
- 因為電路啟動後LC不會立即進入正確的諧振頻率,所以在Mcu程式設計上必須先延後2sec再進行校準。(ps : 2sec是粗估值,未精確計算,且未考慮R4與C1零件誤差值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